- A+
我是一个职业真人德扑圈牌手。“职业”两字不代表我的水平很高,只不过打牌确实是我的唯一收入来源,一年半以来没干过任何其他工作。衣食住行,旧金山飞北京,香港飞柏林,穷游欧洲,这些钱皆从52张扑克牌中来。
这故事可能要从头讲起。我出生在桂林。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霸,各科竞赛都是一等奖,成绩经常是年级第一;也是体育委员,打架打球都很厉害,常常把欺负弱小的恶霸打哭。16岁到美国加州读高中,已经在美国住了十年,现在26岁。大学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专业改过很多次,文凭上写的是跨学科研究,研究内容是中国的创业和创投。大学头两年摇滚过,愤青过,在克罗拉多大峡谷攀过岩,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钓过食人鱼;大学最后的一年半对创业很感兴趣,自己跟朋友做过项目,给硅谷天使投资团打过杂,毕业的时候找了份全职工作,给一个叫EFactor的荷兰互联网公司拓展中国市场。
那份全职工作曾是我梦寐以求的。公司做的是创业者社交网络,方便创业者分享信息和资源。为拓展公司在国内的影响力,我创办了Made for China创业大赛。当时参赛选手超过200人,遍布中美各大高校,也包括一些我从硅谷天使团中邀请来的团队。可大赛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。一些牛企牛人牛领导答应给赞助,但有些拖很久才到,有些最后也没给。我一个高中时代就移民美国的香蕉人,怎么有足够的圆滑在本科毕业后第一年就跟各种大商大官大神周旋。我开始觉得那种生活太无助,被他人掌握我的命运,不依靠其他人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
那个时候恰好在北加州的真人德扑圈比赛中赢了两次冠军,赚了几千美元,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天道酬勤不必拼爹的公平舞台,于是就辞掉工作,潜心钻研德扑了。当时只要杀入决赛,第二天名字就会出现在DU场的光荣榜上,那种纯粹的喜悦只有学生时代才有。
德扑俱乐部是一个玩家试图将自己的期望值最大化的零和博弈。经过针对数学战和心理战的一番训练,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是可以在德扑牌桌上获得暴利的。要盈利不需要特别高的训练和天赋,但要获得温饱甚至是小康的收入就需要更大的投入或/和更高的天赋。德扑是DU博也不是DU博,关键是你怎么玩,你的眼光是长线还是短线。纽约地区的联邦法官Jack Weinstein在2012年8月的审判中判定德扑不是DU博,因为德扑的胜负主要由技术决定,而不是运气,于是不符合DU博的定义。在高手眼里,德扑就跟其他工作一样,是个技术活。
我第一次打德扑是在高中,当时朋友之间只是拿来做打发时间的娱乐。而第一次在德扑牌桌上赚钱是去年2月份跟一群伯克利的博士和硕士一起玩。当时打得非常小,每次下注只有几毛钱,一晚上输赢通常只有几美元,最多十来美元。虽然钱不贵,但面子很贵,我从小就争强好胜,在已经保送桂林最好的高中,而且很可能出国的前提下,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,中考考了桂林市第六。平时各种桌游,运动也绝不服输,连玩大富翁4这种貌似毫无技术含量的电脑游戏都十多年来未逢敌手。那段时间我们每个礼拜五都聚在一起为几毛钱斗智斗勇,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看德扑视频,读德扑书,很快那帮人就不是我的对手了。如此这般,我便完成了进入DU场前的训练,去年4月底第一次坐上牌桌,成为了一名靠打牌为生的职业牌手。
玩德扑圈不必拼爹之二:https://www.moshike.com/a/486.html